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完成執政興國的曆史重任,必須加強全黨的團結,加強黨同人民的團結,加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全黨同志一定要自覺維護大局,倍加珍視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十六大精神,同心同德,艱苦奮鬥,紮實工作,開拓進取,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不懈奮鬥!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深刻總結曆史經驗,科學分析當前形勢,明确提出建設和諧文化的重大任務。作為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校園文化以和為貴、以和為美、以和為興,一直将和諧作為自身的根本訴求和核心理念。和諧的大學校園文化是大學發展的思想基礎和價值導向,是培養學生、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土壤和平台。以和諧來審視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始終堅持對先進文化的弘揚,這對于建設和諧校園,進而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和諧視野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内涵
大學校園文化是一個貫通兼容并包、博采衆長、吐故納新的生命體。大學作為社會的縮影,是一個容納多種文化因子的動态系統。在這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文化體中,正是憑借兼容并包的精神氣質,不同脈絡理路的學科專業才得以相依并存,不同生活背景的學生才能夠和諧共處,不同學術觀點的專家學者才可以融合彙聚,充分體現兼容并包、海納百川的特征,使校園文化充滿“包容、大氣”的特質。
大學校園文化是一個熔鑄曆史傳統、時代精神、民族氣質的有機體。大學校園文化隻有在認真繼承以往思想精華的基礎上,才能秉持和延續自身的精神品質和個性風貌。作為時代精神的産物,大學校園文化具有蓬勃的生機、旺盛的生命力。大學校園文化得以紮根并孕育發展的深厚土壤是本民族、本區域的優質文化資源。因此,大學校園文化的品格氣質要與具有獨特風格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具有渾厚底蘊的區域文化特質相契合。甯波大學在建設和發展過程,既深深浸染甯波這座沿海開放城市所孕育的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又注重傳承浙東學派的思想,以“實事求是、經世緻用”作為治學理念。2006年,甯波大學在慶祝建校20周年暨三校合并10周年之際,總結提煉了“兼容并包、自強不息、務實創新、與時偕行”的甯大精神,這是對學校發展特征與時代特征的充分概括。
大學校園文化是一個彰顯青春活力、智慧光芒、人本關懷的集合體。作為大學校園文化最熱情的需求者和最積極的創造者,青年大學生始終為大學校園文化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而增光添彩。大學校園文化則因青年學生積極開展的課堂文化、社團文化、寝室文化等文化活動而充滿青春活力。大學是知識彙聚、思想交融的殿堂,也是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彙聚地,一直将創造知識、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大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和塑造知識全面、品德高尚、素質優良的全面發展的學生,因而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激勵人并最終達緻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則是大學精神的真實體現和大學校園文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和諧的大學校園文化應使身處其中的每一位師生在追求真善美的和諧統一中實現自我價值。
和諧視野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功能
凝聚共識,構建和諧校園。和諧文化是一種多元統一、兼容共生、協調有序、充滿活力和大衆共享的文化。和諧的校園文化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傳播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營造和諧氛圍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諧的校園文化是增強高校師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也是提升高校核心競争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保證。和諧的大學校園文化是建立在目标一緻的基礎之上,有助于促進大學各主體之間的理解和交流,有助于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有助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黨員、教育師生、引導職工,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凝聚力量、激發活力,并使和諧的理念深入人心,最終創建良好的育人氛圍和環境。
凝練特色,推進内涵發展。大學之間的競争,其實質是核心競争力的較量,其中的重要一條是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的競争。因此,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是增強學校核心競争力,推進高校持續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曆史時期,高校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内涵發展的道路。推進内涵發展,要求高校明确辦學理念、凝練辦學特色、創新管理制度,而這一切都與校園文化的培育密切相關。一方面,校園文化是涵養大學特色的搖籃,可以為學校的内涵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另一方面,學校的内涵發展必然對校園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校園文化注重孕育并積澱文化底蘊,提升自身品位,為推進高校的内涵發展提供保障。
營造氛圍,培養創新人才。大學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擔負着培養全面發展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曆史使命。而創新人才的産生,需要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和諧的大學校園文化具有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特質。通過培育創新精神,激發創新潛質,構建創新機制,努力營造求實創新、積極進取的教風、學風和校風,努力提高大學生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最終實現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和創新人格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宏偉目标。甯波大學自建校以來,十分注重營造有利于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和科技自主創新的文化氛圍,堅持把成才的選擇權交給學生,始終将創新型學生的培養作為自己的辦學目标。通過健全公平的競争機制,鼓勵創新實踐,完善創新機制,寬容創新挫折,努力推進創新型地方高校建設,為地方經濟和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培養了大批創新型人才。
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以創新求和諧:确立校園文化定位。校園文化的基調和目标集中體現一所大學獨特、鮮明的文化個性和精神底蘊。甯波大學以建設成為國内一流的地方綜合性大學作為學校的發展目标,這就要求校園文化建設體現地方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努力成為甯波城市文化的輻射源。甯波大學把營造創新、厚重、大氣的具有海派風格的文化氛圍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标和方向,把校園文化的活力轉化為學校發展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所謂“創新”就是提倡探索、尊重創造、鼓勵敢為天下先;“厚重”就是倡導厚積薄發,不急躁、不浮誇;“大氣”就是兼容并包、有容乃大,營造寬松、和諧的人文環境;“海派風格”是指開放大氣、敢冒風險的特征。
以特色創和諧:培育校園文化品牌。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必須走特色品牌發展的道路。“甯波幫”是甯大建設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甯波幫”精神是甯大人的寶貴精神财富,是甯大校園文化的獨特優勢。甯波大學實施了海外“甯波幫”文化宣傳與研究工程,大力弘揚“甯波幫”精神。該工程以“愛國愛鄉、創新創業”為主線,集中宣傳與研究海外“甯波幫”人士的創業觀、财富觀、教育與人才觀,從而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從2001年2月起設立“做人做事做學問”名家系列講座,老校長嚴陸光院士倡導的“做人必須清白、做事必須認真,做學問要敢于好高骛遠、善于實事求是”已深入人心。迄今已有70講,主講者近一半為“兩院”院士,路甬祥副委員長為講座題名,韓啟德副委員長莅校演講,該講座片已成為校園文化的品牌。
以環境育和諧:實施大學形象發展戰略。大學的形象是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後者的重要顯現。大學形象如校園布局、校園風物、學校标識、校旗、校徽、雕塑等,這是校園文化的前提條件。甯波大學重視對自身形象的設計和維護,實施大學形象發展戰略,通過對校名、校标等無形資産的管理,通過全校上下的讨論,初步确定了甯大吉祥物和甯大校色,使學校的形象處于一種鮮活、亮麗的狀态。
以聲譽促和諧:提高大學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是校園文化的重要顯現,也是社會對其進行評價和衡量的标準。甯波大學注重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學校着眼于新聞宣傳的社會影響力,改進新聞宣傳工作。通過辦好校報和校園網絡電視、新聞網、廣播台等,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和發展目标開展新聞宣傳。經過多年的努力,學校的跨越式發展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獲得良好的聲譽和口碑,這些都極大推動了學校與社會形成和諧互動的局面,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和諧視野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内涵
大學校園文化是一個貫通兼容并包、博采衆長、吐故納新的生命體。大學作為社會的縮影,是一個容納多種文化因子的動态系統。在這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文化體中,正是憑借兼容并包的精神氣質,不同脈絡理路的學科專業才得以相依并存,不同生活背景的學生才能夠和諧共處,不同學術觀點的專家學者才可以融合彙聚,充分體現兼容并包、海納百川的特征,使校園文化充滿“包容、大氣”的特質。
大學校園文化是一個熔鑄曆史傳統、時代精神、民族氣質的有機體。大學校園文化隻有在認真繼承以往思想精華的基礎上,才能秉持和延續自身的精神品質和個性風貌。作為時代精神的産物,大學校園文化具有蓬勃的生機、旺盛的生命力。大學校園文化得以紮根并孕育發展的深厚土壤是本民族、本區域的優質文化資源。因此,大學校園文化的品格氣質要與具有獨特風格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具有渾厚底蘊的區域文化特質相契合。甯波大學在建設和發展過程,既深深浸染甯波這座沿海開放城市所孕育的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又注重傳承浙東學派的思想,以“實事求是、經世緻用”作為治學理念。2006年,甯波大學在慶祝建校20周年暨三校合并10周年之際,總結提煉了“兼容并包、自強不息、務實創新、與時偕行”的甯大精神,這是對學校發展特征與時代特征的充分概括。
大學校園文化是一個彰顯青春活力、智慧光芒、人本關懷的集合體。作為大學校園文化最熱情的需求者和最積極的創造者,青年大學生始終為大學校園文化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而增光添彩。大學校園文化則因青年學生積極開展的課堂文化、社團文化、寝室文化等文化活動而充滿青春活力。大學是知識彙聚、思想交融的殿堂,也是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彙聚地,一直将創造知識、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大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和塑造知識全面、品德高尚、素質優良的全面發展的學生,因而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激勵人并最終達緻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則是大學精神的真實體現和大學校園文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和諧的大學校園文化應使身處其中的每一位師生在追求真善美的和諧統一中實現自我價值。
和諧視野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功能
凝聚共識,構建和諧校園。和諧文化是一種多元統一、兼容共生、協調有序、充滿活力和大衆共享的文化。和諧的校園文化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傳播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營造和諧氛圍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諧的校園文化是增強高校師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也是提升高校核心競争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保證。和諧的大學校園文化是建立在目标一緻的基礎之上,有助于促進大學各主體之間的理解和交流,有助于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有助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黨員、教育師生、引導職工,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凝聚力量、激發活力,并使和諧的理念深入人心,最終創建良好的育人氛圍和環境。
凝練特色,推進内涵發展。大學之間的競争,其實質是核心競争力的較量,其中的重要一條是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的競争。因此,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是增強學校核心競争力,推進高校持續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曆史時期,高校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内涵發展的道路。推進内涵發展,要求高校明确辦學理念、凝練辦學特色、創新管理制度,而這一切都與校園文化的培育密切相關。一方面,校園文化是涵養大學特色的搖籃,可以為學校的内涵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另一方面,學校的内涵發展必然對校園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校園文化注重孕育并積澱文化底蘊,提升自身品位,為推進高校的内涵發展提供保障。
營造氛圍,培養創新人才。大學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擔負着培養全面發展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曆史使命。而創新人才的産生,需要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和諧的大學校園文化具有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特質。通過培育創新精神,激發創新潛質,構建創新機制,努力營造求實創新、積極進取的教風、學風和校風,努力提高大學生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最終實現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和創新人格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宏偉目标。甯波大學自建校以來,十分注重營造有利于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和科技自主創新的文化氛圍,堅持把成才的選擇權交給學生,始終将創新型學生的培養作為自己的辦學目标。通過健全公平的競争機制,鼓勵創新實踐,完善創新機制,寬容創新挫折,努力推進創新型地方高校建設,為地方經濟和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培養了大批創新型人才。
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以創新求和諧:确立校園文化定位。校園文化的基調和目标集中體現一所大學獨特、鮮明的文化個性和精神底蘊。甯波大學以建設成為國内一流的地方綜合性大學作為學校的發展目标,這就要求校園文化建設體現地方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努力成為甯波城市文化的輻射源。甯波大學把營造創新、厚重、大氣的具有海派風格的文化氛圍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标和方向,把校園文化的活力轉化為學校發展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所謂“創新”就是提倡探索、尊重創造、鼓勵敢為天下先;“厚重”就是倡導厚積薄發,不急躁、不浮誇;“大氣”就是兼容并包、有容乃大,營造寬松、和諧的人文環境;“海派風格”是指開放大氣、敢冒風險的特征。
以特色創和諧:培育校園文化品牌。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必須走特色品牌發展的道路。“甯波幫”是甯大建設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甯波幫”精神是甯大人的寶貴精神财富,是甯大校園文化的獨特優勢。甯波大學實施了海外“甯波幫”文化宣傳與研究工程,大力弘揚“甯波幫”精神。該工程以“愛國愛鄉、創新創業”為主線,集中宣傳與研究海外“甯波幫”人士的創業觀、财富觀、教育與人才觀,從而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從2001年2月起設立“做人做事做學問”名家系列講座,老校長嚴陸光院士倡導的“做人必須清白、做事必須認真,做學問要敢于好高骛遠、善于實事求是”已深入人心。迄今已有70講,主講者近一半為“兩院”院士,路甬祥副委員長為講座題名,韓啟德副委員長莅校演講,該講座片已成為校園文化的品牌。
以環境育和諧:實施大學形象發展戰略。大學的形象是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後者的重要顯現。大學形象如校園布局、校園風物、學校标識、校旗、校徽、雕塑等,這是校園文化的前提條件。甯波大學重視對自身形象的設計和維護,實施大學形象發展戰略,通過對校名、校标等無形資産的管理,通過全校上下的讨論,初步确定了甯大吉祥物和甯大校色,使學校的形象處于一種鮮活、亮麗的狀态。
以聲譽促和諧:提高大學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是校園文化的重要顯現,也是社會對其進行評價和衡量的标準。甯波大學注重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學校着眼于新聞宣傳的社會影響力,改進新聞宣傳工作。通過辦好校報和校園網絡電視、新聞網、廣播台等,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和發展目标開展新聞宣傳。經過多年的努力,學校的跨越式發展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獲得良好的聲譽和口碑,這些都極大推動了學校與社會形成和諧互動的局面,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