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支教旋律
——記信息學院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宋雲燕同學
青澀的夢想(夢開始的地方)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支教”是一個有點神聖而又遙遠的詞,對于我選擇去支教可能也存在種種的不解或好奇。其實,我一直想說:“支教”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夢,是一個美好的夢想,而現在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在進入beat365正版唯一的第一個月裡,除了與其他班級的同學一樣進行軍訓外,我還上了一堂非常有意義的課,而這堂課始終影響着我,鞭策着我,讓我為之奮鬥。記得,那一天,班主任帶我們來到了一間空教室,在那間教室,我知道了“支教”、“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知道了正站在講台上的我的班主任是beat365正版唯一第一屆研究生支教團的隊長,我也看到了支教地區的教室、宿舍,認識了支教地區的那些學生……班主任展示的圖片、講述的支教經曆讓我很震撼,當時我就有一種想去支教的沖動。但那個時候真的隻是一種非常單純的想法,隻是簡單的想想而已,覺得自己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因為覺得那是一個遙遠的夢。
信念助航(我要追逐我的夢)
在東大學習的幾年中,對“支教”我始終對“支教”抱着一種敬畏和憧憬的心态,就如一枚青澀的橄榄含在嘴中。在大三結束的那個暑假,我有了一次重慶之行,那次旅程的大部分時間我都是呆在農村。行走在那些地方,我發現了當地與東部沿海地區存在的巨大差異:經濟發展滞後、基礎設施不健全、很多的留守兒童……這一次的重慶旅行更是增加了我當一名支教志願者的信念。所以,當9月中旬看到支教通知的時候,我就毫不猶豫的報名了。作為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我看慣了江南的白牆黛瓦、小橋流水人家,也習慣了這一方水土,對于内蒙地區,我隻知道每當提到她的時候,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廣袤的沙漠、沙塵暴、光秃的山頭,但是我渴望去内蒙,渴望去實現自己的支教夢想。自然環境雖然是無法改變的,但别人都可以克服,都可以堅持下來,我想自己也一定可以,再說隻有一年的支教時間,苦的話也就1年。就是帶着這樣的信念我踏上了前往内蒙古的列車。
初到内蒙,我并沒有被這裡的惡劣氣候吓到,反而一發不可收拾的喜歡上了那廣袤無垠的沙漠、尤其是那塞外高原上深深的溝壑,讓我震撼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支教的小鎮人口不多,經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遠不如東部地區,但是在支教的一年中,我始終抱着盡心做事的态度,克服物質生活上和教學中的不便,争取把自己最飽滿的熱情傳遞給每一位學生,盡可能讓自己的教學生動而豐富多彩。“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一生難忘的事”,回顧過去的一年,這句話讓我感慨良多,我想正是因為這份信念才讓我最終選擇了支教,也正是這份信念讓我順利完成支教的工作。
感受内蒙熱情(感受夢裡的溫暖)
都說北方人豪爽、熱情,待客有道。支教的一年,與學生、同事、當地居民的相處中,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内蒙人們的淳樸、善良和熱情。記得剛到内蒙的時候,學校還沒開學。我一個人在校園裡閑逛,遇到一群新生也來熟悉校園。幾句閑聊之後,他們就熱情地邀請我這“新老師”參觀這個西北小鎮。正是這次“參觀”,讓初來乍到的我消除了陌生感,拉近了我與這個小鎮,與這些學生的距離。在以後的工作中,同事們也不斷的向我表達對我的友誼和熱情。閑下來的時候,他們會跟我聊天,幫我熟悉當地的地理概況、風土人情;做了可口的飯菜,他們會想到請我品嘗;假期的時候,他們會了解我的孤獨,邀我加入他們的活動。正是他們,讓我在迷茫時有人談心,在孤單時有人陪伴,在思鄉時感受到家的溫暖。行走在内蒙,我第一次承受了哈達禮,第一次喝了銀碗裡的白酒,第一次盤腿坐在熱炕上吃飯唱歌,内蒙人們的熱情和豪爽深深的感染着我。古人曰:“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我最想做的也是我最應該做的就是努力工作,盡心支教。
積極工作(體會夢裡的辛勞)
作為一名支教志願者,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教課,所以我努力組織好自己的課堂教學,除了教授課本知識外,還給他們講很多課外知識,盡量讓自己的課堂獨具特色、與衆不同。我教授的主要是一門副課《信息技術》,介紹的是計算機操作方面的知識。在聽了當地老師的幾堂課後,我開始準備自己的教學内容并盡量使自己做到與衆不同——挑選課本上比較基礎和實用的知識講解,并根據教學内容适時的播放相關的課外知識,突出的是内容的實用性,讓每一位來上課的孩子都能有所收獲。比如,在學習畫圖軟件時,我找材料讓學生們看網絡牛人的畫圖過程,他們目瞪口呆了;在學習照片處理軟件時,我讓學生們處理我幫他們拍的照片,他們樂了;旱災了地震了,我找材料讓學生們看災區相關的視頻,他們流淚了;學生們迷茫了,我拿來自己大學時候的畢業視頻材料,他們有目标了……
作為一名老師,我急切地渴望帶給學生和學校更多的東西,但是隻有課堂上的時間是不夠的,我需要做更多。除了最基本的授課任務外,我還擔任準格爾旗第九中學電教組教師培訓員、科技創新大賽指導教師、語言文字工作小組工作人員、第二課堂輔導教師等職務。所以,課下的時間也經常被排的滿滿的,苦過累過,但真的很充實。
上課之餘,我幫學生們做字帖。我用excel做田字格,用word排版,最後打印并裝訂。而且,字帖用的文字,是學生語文課本上的重要生字,正好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生字。據說,這個字帖,幫學校節約了一筆資金。每天的晚自習時間,我也都會留在辦公室,經常找學生談心,也方便學生來問問題,幫助他們解疑答惑。在電教組主任的支持和鼓勵下,我利用小組培訓時間給計算機老師上課,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我還教一個叫二紅的教職工計算機知識,她學的很認真,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就把office軟件全都學了一遍。
當然,最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是關于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點點滴滴。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一個層層選拔式的、全國性的比賽,在我去之前,在前任的支教老師的組織下,準格爾旗第九中學已經連續參加了兩屆,這是學校舉辦的第三屆科技創新大賽。我和其他支教的隊友從這個活動一開始就對這個活動全權負責:活動策劃組織形式,我們基本上是按大學校園裡的社團活動模式來組織——活動宣傳、組織舉辦、總結,在其中每一人必然擔當起了多重角色,既是策劃、組織者,又是指導老師,還是工作人員。還記得一開始我們幾個人在小鎮上繞來繞去找可以噴圖的商店,親自制作活動的海報、宣傳單頁和報名表,讓學生自願報名;然後就是将學生分組,指定我們當中的一個來指導。很多學生都有着非常好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對于這部分學生,我會尊重他們的想法,盡量按照他們自己的意願來制作一些小發明、小創造,在這期間,我主要是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和完善他們的作品。比如,我會在網上幫他們購買小發動機、電線圈等這些他們需要的東西,會盡量讓他們的作品更具有實用性。學生們對這個活動的熱情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使得我這個指導老師也萌發了許多靈感和發明創造的欲望。這個時候,我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學生,建議并指導他們去做。到最後評獎的時候,我們發現學校原來用來放置學生在科技創新大賽中的獲獎作品的展廳太小,我們幾個人對展廳進行了拓展,規劃布局、找工人施工、粉刷牆面、布置展廳,最後把所有的獲獎的作品全部搬進了新的展廳,看到在大家的努力下,擺滿了學生作品的新展廳,幾個人樂在其中,學校也為之驕傲。每當有領導或兄弟院校來訪時,校長總會非常自豪的帶領他們去科技展廳參觀,看看那些來自孩子們的智慧結晶。但最高興的還是那些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放到展廳,被别人欣賞和認可,他們臉上總是挂着稚嫩而天真的笑容。
其實,學習方面的指導相對來說是簡單的,最難的還是學生心理問題的處理。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小寶的農村娃娃,因為家庭方面的原因、成長的環境使得這個學生形成了孤僻、自閉的性格,心理非常脆弱。平時很少說話,也不和其他同學一起玩,作為一個男生,遇到問題還經常一個人哭。發現了這個問題之後,我主動約見了她的母親,通過了解情況,我意識到小寶有着很嚴重的心理障礙,必須對其予以正确的引導。自此,我開始經常找他聊天,私下讓他的鄰桌在學習上幫助他,有時還交給他一些課外的任務去做,班主任老師也讓他擔任班級中的一個班委職務,主持班會,我們都希望讓他感受到老師、同學的關心幫助,讓他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與大家一起成長。一段時間後,我漸漸發現他的自卑不見了,不會在人前發言而臉紅地不敢擡頭了。在後來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我也一直鼓勵他參加比賽,想讓他盡可能的多參加活動,與其他學生接觸交流。中途,由于對自己沒有信心,害怕自己的東西被别人笑話,他有過放棄的念頭,但是我抓住他的弱點,努力讓他克服心理問題,并不斷鼓勵他去完善作品。最終,他做的三件生活小寶物都很巧妙很有實用性,還在學校得了二等獎!小寶的作品被放到了學校科技創新大賽的展廳。頒獎會那天,我看到了小寶臉上出現了久違的笑容。從擔當班委到參加科技創新大賽,小寶逐漸從原來的自我空間走出,比原來的他多了一份自信和勇敢。時間還在推進,在大家的關心幫助下,相信小寶一定會克服心理障礙,向大家敞開心扉,健康成長。
收獲喝彩(給夢畫一個完美的句點)
曾經,支教隻是我的一個夢想,如今我已經從支教地内蒙重新回到了校園,開始了新的研究生生活,但是我想這段特殊的經曆将永遠被銘記。每當收到學生發來的信息,我就會想起和他們在一起的一幕幕,在準格爾旗第九中學的日子。我為自己曾經是一名支教志願者而感到慶幸——我接觸了社會,看到了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教育狀況,也了解了那裡的人們的觀念和态度,也為自己曾經的工作和努力而感到欣慰——我通過自己的工作給他們帶去了新的知識和新的觀念、理念。對于當地的老師、學生來說,每一屆的支教志願者可能都有着不同的姓名,但是所有這些人已經成為一個人的縮影,那個人的名字叫做“支教大學生”。
最後我想說,對于我們個人,支教不僅僅是用一年時間去體驗一段終生難忘的經曆,也是用一年的時間去培養一份亘古不變的感情,更是用一年的時間去揮灑青春的激情、去打開嶄新的人生篇章!
(宋雲燕口述,劉敏、趙之健整理)
《東南研究生》記者: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