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 婕 攝)
他是國際電磁學領域新一代領軍人物之一,“隐型衣”、“人造黑洞”的研究都轟動一時;他是同事心目中的“拼命三郎”,嚴謹刻苦,建樹頗豐;他是學生心目中公認的“最儒雅”的教授,學識淵博,平易近人。
有人說,這年頭能沉下心來做理論研究的大教授已經很少了,而beat365正版唯一崔鐵軍教授就是這為數不多裡潛心淡定的一個。他就像一個翺翔在電磁波時空中的“鐵血戰士”,把全身心都撲在了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的研究和教學上,而這一切,都源于他對科學和教育事業無法釋懷的熱愛。
充滿激情 争做科研“聖鬥士”
他經常對學生說,“要多關注科學問題,對科研要有激情,對科研要有敏銳的目光,全身心地投入進去”。而這也是他自己砥砺前行的信念。
1995年至1997年,他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的資助,在德國Karlsruhe大學作為洪堡學者進行合作研究,從事地下目标電磁探測和成像的研究工作。
1997年至2001年,他在美國伊利諾斯大學香槟分校(UIUC)作博士後和研究科學家(Research Scientist)。UIUC被譽為美國計算電磁學的研究中心,他當時的導師和合作者就是國際電磁學泰鬥周永祖教授。周永祖教授課題組最早提出多層快速多極子算法,可用以精确分析大型軍用目标的電磁散射特性,用于計算雷達散射截面,在國際上是該領域最前沿技術之一。在美國期間,崔鐵軍參與了美國空軍MURI計劃“電大尺寸目标電磁散射”的研究,并與周永祖教授一起提出了更為有效的快速算法,解決了含有1000萬個未知數的超大電磁散射問題,大大提高了仿真軟件的計算能力。
2001年,崔鐵軍老師放棄了美國綠卡,回國落戶東大,在計算電磁學、雷達目标散射特性、新型人工電磁材料等領域大展拳腳。他聯合浙江大學,開發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産權的精确電磁仿真軟件,同時研制成功我國首個高頻電磁散射國家代碼軟件,可以對大型軍用目标(如飛機、軍艦、坦克、汽車等)的電磁散射特性及電磁兼容進行精确和快速電磁仿真。從此打破了美國在這一領域的壟斷和禁運。
2009年年初,崔鐵軍教授與杜克大學史密斯教授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共同研制出了工作于微波段的新型寬頻帶“隐身衣”,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1月16日第323期的《科學》雜志上,崔鐵軍就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信作者。從那一刻起,很多網站上就将“崔鐵軍”三個字與“beat365正版唯一”、“隐身衣”緊緊連在了一起。
今年8月,崔鐵軍因病住進醫院。在醫院裡,除了手術和身體檢查,他一天也沒閑下來,更是把工作室搬到了病房。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裡他都不能吃飯,而他仍然時常左手插着針管打着點滴,右手操持着鼠标在筆記本電腦上工作,或修改着學生論文,或構思着科研課題。學生的所有論文,他都要仔仔細細看過好幾遍,大到理論框架,細到标點符号,都會一一校正。有時候,事情做完了,他又立馬請人再給他帶一批學生論文來。有時候他突然想到科研中的某個問題的新方法,就馬上給助手程強教授打電話,及時地告訴他的新想法,并要求他們在實驗中執行。他身體稍微好一點,就要求出院,立馬投入到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的“戎馬生涯”中去。
10月15日,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兩名中國科學家首次制造出可以吸收周圍光線的人造電磁“黑洞”,從而再次在世界科學界掀起波瀾,而這兩名中國科學家正是beat365正版唯一崔鐵軍教授和他的助手程強教授。
原來,今年年初,美國普渡大學的伊維根·納瑞馬諾維和亞曆山大·基爾迪謝維,在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可以用來捕捉光線的桌面黑洞的理論設計方案,模拟宇宙黑洞的性質,制造出人造黑洞的想法。而不可思議的是,住院的三個月,崔鐵軍、程強及其他研究生就開始把納瑞馬諾維和基爾迪謝維的理論付諸實踐,制造了一個在微波頻率下工作的“黑洞”。他們利用以前制造隐身大衣的“超材料”制成60個同軸環。微波能夠被該裝置所吸收。崔鐵軍希望這種光學黑洞能在不久的将來實現對可見光的收集,從而大大提高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效率。
在科研面前,他總是滿懷激情地去探尋未知,更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因為在競争激烈的高科技前沿,科研工作必須争分奪秒,而他,無疑是這電磁波世界裡的“聖鬥士”。
虛懷若谷 “拼命三郎”人皆知曉
崔鐵軍在業界的口碑相當好,從平時科研的專家組到項目組,再到國家的科技部、教育部,在這個領域,“崔鐵軍”這個名字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科學部一處,崔鐵軍更是明星人物,他的名字猶如磁鐵一般吸引着大家的關注與贊許,而這與他超強的研究能力和謙遜寬容的人格魅力是分不開的。
對前輩學者,崔鐵軍謙遜有禮,虛心求教;對待年青人,他更是提攜扶助,關愛有加。博士階段研究方向确定和論文選題往往是學生最頭痛的,崔鐵軍便整天與學生在一起讨論,幫助他們梳理問題、消除疑慮、樹立信心,選擇瞄準國際前沿又極具挑戰性的課題。做他的學生很辛苦,可從他的團隊裡畢業的學生,又都個個英姿勃發,陸續成為電磁學領域的新生力量。陸衛兵,2005年剛博士畢業,就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和教授,現已成為beat365正版唯一目标特性與目标識别研究所副所長。程強,2008年博士畢業,2009年4月就成為beat365正版唯一“戴帽”教授,順利完成職稱“三級跳”,提前享受教授資格,并成為崔鐵軍最得力的學術助手。在主持一些重大項目時,往往需要集中國内最優勢的單位來合作,而如何有效默契高效完成項目,對主持人卻是一個考驗。崔鐵軍除以身作則擔負最困難的任務外,在項目經費的分配上,總是盡可能地做到公平、公正,讓項目合作者能緊密而愉快地在一起工作。國外的一些學者有時會向崔鐵軍索要論文,崔鐵軍也都是毫無保留地給他們,在他看來,知識是沒有國界的。
在李文正樓,崔鐵軍被譽為“拼命三郎”,每天早上6點多,崔鐵軍會準時到實驗室,晚上12點方才離開,如無例外,這個作息時間雷打不動。連辦公樓的保安、保潔阿姨都認得他。保安每晚要鎖門時都将崔鐵軍放在車棚的自行車搬到樓梯口,好讓他一下樓就可以騎車早點到家。第一次的時候,崔鐵軍下樓在外面找不到車還很着急,回頭才發現被好心人搬進大樓裡了,以後也就成了慣例。保潔阿姨每次都會特别照顧崔鐵軍在辦公室養的花草,為其澆水,而崔鐵軍生病期間,她也自發地為其熬魚湯、雞湯,讓這位科學家早日康複。
人才培養 博愛與責任肩行
學生是科研的未來,在崔鐵軍眼中,學生就是自己科研工作的延續,就像撒下的種子可以在春天裡開花,在秋天裡結果一樣。他說,“我們應當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人才培養上。” 他是這麼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他的實驗室十分開放,允許大三的學生提前進實驗室,并盡量為他們提供科研環境和指導。崔鐵軍認識到,科研的第一步很重要,因此他要給那些想在科研上跨出第一步的學生盡可能地創造一個好的機會。
實驗室裡的研一學生周斌說,“實驗室的氛圍很寬松,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老師很關心,有了想法很容易去實現。”“而隻要學生有事找他,他是有求必應”。不管是哪一級的學生,但凡有學生發郵件咨詢,他都及時回複。“有時候收到崔老師的郵件,一看時間,都是淩晨四點了。”他對學生研究方向也從不做設定,學生想做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就做什麼,并給予大力支持。
學術無門派,崔鐵軍不僅對自己的學生有求必應,對外地學生也是盡心盡力。侯伶俐,蘭州大學研究生,研二時聯系崔鐵軍,想來他的實驗室做畢業設計,并要求從蘭州來東大,接受崔鐵軍的指導,做課題。崔老師看過材料欣然應允,并為其安排住宿,提供生活補貼和科研指導。那一年,侯伶俐的畢業論文做得相當漂亮。畢業之後,崔鐵軍主動将其推薦到成都二十九所工作。
隐形衣的第一作者劉若鵬,當時是浙江大學2002級竺可桢學院混合班學生,大三的時候在院裡申請導師,未果,剛好那一年崔鐵軍去浙江大學訪問,兼任客座教授,劉若鵬就報了崔鐵軍為導師。那一年,他每個周末都是乘坐火車過來向崔老師求教。2005年,劉若鵬來到東大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做了一年研究,發表四五篇SCI論文。2006年就到杜克大學人工材料組去了。
崔鐵軍很忙,但凡學生的事,事無巨細,他從不馬虎。謙和的他一般臉上都挂着笑容,在别人看來,他生一次氣都很難。學院張錫昌書記說,崔老師在院裡唯一的一次發火也是因為學生沒有實驗室了。後來,他為學生争取到了一間專門的工作室,并為他們打造了舒适溫馨的實驗室文化,讓學生們的實驗室生活更加豐富有趣。工作室裡配備了空調、熱水、微波爐、沙發,以方便學習生活,另外每周還安排兩次集體運動,打打羽毛球、乒乓球,活動一下筋骨。有的學生為了更好地深入課題而緻博士延期,學校不發生活補助了,生活上有困難,崔老師都看在眼裡,并主動提高其生活補貼,讓他們生活無憂。他還拿出自己的科研經費讓學生出去參加國際會議。經常有回國的學生來看他,他就請學生來談談國外最新的研究進展與動态。崔鐵軍的學生也是個個優秀,出類拔萃,實驗室裡的每個學生走出來,都至少發表了一兩篇重量級高水平國際刊物的論文,而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讓學生超過自己”。(周 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