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雯,beat365正版唯一2015級本科生,任學院學生會主席。曾任beat365正版唯一支教協會宣傳部長。曾參與短期西部支教工作、國家級會議志願者,積極參與并推動宣傳校園内志願服務工作,聯絡各大高校共推公益志願事業發展,熱心公益,積極參與志願工作,擁有良好的志願服務精神。她認為公益事業是作為小我奉獻社會的第一途徑。
1、2015年9月-2017年6月,作為beat365正版唯一支教協會成員,多次參與到東善橋小學、将軍山小學日常支教授課工作,婷婷幼兒園聾啞幼兒園、南京市江甯特殊教育學校看護教育工作等。
2、2015、2016年連續兩年籌備beat365正版唯一愛心義賣活動,籌集善款20000餘元人民币,捐獻給貴州省黔東南高芒村小學用于基礎建設。
3、2016年7月,參與“至善黔程”西部支教工作,赴貴州省黔東南州高芒村小學開展為期三周的支教工作,作為六年級班主任教授小學數學、閱讀等課程。并開展高芒村文化調研工作。
4、2016年12月,籌辦第三屆南京地區高校職教論壇,與南京18所高校志願公益團體共同探讨高校志願服務工作的開展,期間擔任論壇主持人。
5、2017年5月,參與江蘇發展大會志願者工作,負責嘉賓的一對一接待服務工作、參與志願者在公衆号“青年東大說”、“江蘇省共青團”等的線上宣傳工作。
“我願意成為一名光榮的青年志願者。
我承諾: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
踐行志願精神,傳播先進文化,為建設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美好社會貢獻力量。”
正如青年志願者誓詞所言,公益事業是作為小我奉獻社會的途徑。而我,也在這一條路上慢慢行走着。
觸電志願服務
初入東大,社團無數,我唯一申請的就是beat365正版唯一支教協會。原因很簡單:隻是單純的對支教的向往。我也是在這時,埋下了一顆志願公益之路的種子。
社團組織的日常志願活動有四項:在南京市東善橋小學、将軍山小學開展的日常支教授課工作,在婷婷幼兒園聾啞幼兒園、南京市江甯特殊教育學校開展的看護教育工作。在接下來的兩年裡,我一項不落的參與到了這些活動中。
參與這些日常支教,需要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性質的學生籌備課程與活動。
對于小學支教活動,我面向的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他們對于課本以外的常識基礎缺乏來自家庭的普及,因此準備的課程也更傾向于科普與素質培養。特殊教育則更多面向殘疾、精神疾病兒童,如何在關注他們的心理同時更好的看護和開展課程成為了不同的挑戰:嘗試與自閉症兒童溝通、陪護聾啞幼兒,帶領唐氏綜合征學生集體遊戲……各種經曆也在另一各方面增進了我對兒童教育的理解。
兩年裡數十次的志願服務工作幾乎養成了習慣,而這也為我的支教之行打下了基礎。
幸得識高芒,從此多暖春
在大一暑假,我有幸參與到“至善黔程”暑期西部支教工作。
支教地點位于貴州省黔東南州翠裡鄉高芒村,距離南京1200公裡,村子藏在大山深處,環境閉塞,經濟窘迫,教育資源落後。每年支教隊員前來才會為其注入短暫但新鮮的血液。
在為期21天的支教中,我擔任小學六年級班主任并教授數學課程,為一二三年級教授閱讀課程,同時開展村莊文化調研工作。
在對學生教育素質情況有了初步了解的同時,我幾乎是立刻推翻了教學計劃,落後教學資源與當地對教育的不重視導緻學生知識水平嚴重落後,事先準備的課程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水平,針對現狀我對課程進行了調整,着重培養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和重視。在臨走時我收到一封學生的信,“傅老師,我現在有點喜歡數學了。”我想,我的努力到底是有一點值得的。
同時在此期間,我發現班上一名同學屬于留守兒童,而該學生學習水平也的确值得更好的培養。在暑假之後的時間裡,我與其父母取得了聯系,積極說服他們帶孩子去務工當地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最終,該同學前往廣西柳州市就讀當地初中。同時關于教育經費問題,我也在開學回校後在東大範圍内為其酬得1200元/年的資助。
公益延伸——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于此同時,我也在思考在志願服務本身之外,我們還能做些什麼。我與社團同事們在東大範圍内開展了愛心義賣,将收得舊物進行回收整理并重新售賣。兩年的活動共計收益兩萬餘元,我們悉數捐贈給了支教地高芒小學,用于購買教育物資和基礎建設。
同時,為與更多參與志願公益事業的高校夥伴取得交流與資源共享,我們發起了“南京地區高校支教論壇”,我參與了其中的論壇籌備及主持工作。來自南京地區18個高校志願公益團體的學生參與了本次會議,針對學生支教及志願工作進行了經驗分享及探讨,深入了我們對于支教與志願工作的理解。
志願者新體驗
江蘇發展大會志願者的工作,對我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嚴肅挑戰。從未參與過這樣高級别嚴要求的志願工作,怎樣才能做得好?
大會隻為期一天半,我們卻提前一周駐紮并接受培訓。白天數十遍走過大會上每一條路線,重複禮儀動作形成肌肉記憶,晚上在電腦前熟記與會嘉賓的各項資料,細細核對行程,工作精确到分鐘。
然而實際工作卻遠比事前準備的要多。對于志願者而言,接待所對應嘉賓是分内之事,而對于大會與會人員,任何一個志願者都是可以幫助到他們的人,所以我也無可避免的參與到更多的大會志願服務中去:也許是幫年齡較大的與會人員帶路,也許是在會議大廳前為嘉賓查詢座位信息……志願服務最大挑戰在于應對一切未知。一天半之内,精神一直處于高度緊張,儀态不能少,嘉賓接待是本職工作,此外還要時刻充當“萬能”的志願者,應對任何嘉賓向自己提出的請求。
于此同時,我負責撰寫編輯了在公衆号“青年東大說”和“江蘇省共青團”上關于江蘇發展大會志願者“小流蘇”的推文,如何向更多人傳達志願者工作的精神?我們以大會開幕日期“5.20”入手,以志願者對其工作的“520告白”展現對志願精神的熱愛。
本次經曆也是我在公益之路上開拓性的經曆,服務他人、服務社會、服務大會的各界人士,充分鍛煉了作為的社會公益責任感。
于我而言,公益事業從不是履曆上的幾行内容,而是盡我所能,發自内心的熱愛。
“并不是你越愛一個東西,你對它付出的越多;而是你對一個東西付出越多,你對它的感情越深。”公益事業于我,我想這句話恰好能形容。付出越多,牽挂越多,而牽挂越多,付出也就更多。這些牽挂和付出互為因果,直到達到某種程度,牽動并驅使我們為之付出的那一些責任也就變成了愛。
關于公益之路,隻要一直在前行,我們就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至善。
擔任江蘇發展大會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