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報告】天線陣列稀布技術 & 海洋中的至低頻電磁場與應用

發布者:沈如達發布時間:2018-09-27浏覽次數:1072

學術報告二:

報告題目:天線陣列稀布技術

報告專家:陳如山  教授      南京理工大學

報告時間:2018年月9月28日(周五)下午2:40

 

學術報告三:

報告題目:海洋中的至低頻電磁場與應用

報告專家:夏明耀 教授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報告時間:2018年月9月28日(周五)下午3:20

 

報告地點:江甯區秣周東路9号(無線谷)A3樓,4層3412會議室

主辦單位:beat365正版唯一 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

         IEEE AP-MTT-EMC Joint Nanjing Chapter,

         江蘇省電子學會天線與微波專委會

 

報告二

報告人簡介:

  

 

陳如山,博士,南京理工大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電子科學與技術組”成員;“新世紀百千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帶頭人;國家重點學科“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帶頭人;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國際電子學報副主編。

 

1987年本科畢業于beat365正版唯一電子工程系,1990年在beat365正版唯一獲得電子工程碩士學位,2001年于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博士學位。2001年至今在南京理工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以下幾個領域:1.電磁脈沖與瞬态電磁場;2.電磁兼容與雷達隐身技術;3.計算電磁學;4. 微波毫米波通信技術;5.微波毫米波器件及系統。2001年入選教育部優秀青年資助計劃,2002年被推選為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2003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4年度電子類SCI收錄論文全國第一名。2007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8年批準成為江蘇省科技團隊帶頭人。2009年被批準成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科學評議組“電子科學與技術組”成員。

 

報告三

報告摘要:

由于海水的高導電性,隻有至低頻(<3Hz)電磁場能夠在海水中有效傳輸。長期以來,海洋目标和海底資源勘探主要依靠聲學手段;但是近年來,電磁探測方法顯示了越來越重要的價值。本報告首先介紹海洋中的基本電磁環境,然後探讨海洋目标與海底資源的至低頻電磁探測問題以及國内外進展。具體地,先分析海洋中的電磁背景噪聲和海下目标産生的電磁信号特征,然後讨論基于不同平台的被動探測和主動探測所面對的主要技術挑戰。

 

報告人簡介:

  

夏明耀,1985年從江西師範大學物理系獲得學士學位及全省優秀畢業生榮譽;1988年從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之後留所參加工作;1999年獲得博士學位及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1988年至2002年在中科院電子所工作,先後任助理研究員和副研究員;在此期間,于1995年10月至1996年10月在英國牛津大學做訪問學者,1999年6月至2000年8月和2002年1月至2002年6月在香港城市大學擔任高級研究助理和研究員。2002年7月加入北京大學任副教授,2004年晉升為教授。2010年7月調入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7月調回北京大學。IEEE高級會員、IEEET-AP 曾副編輯。1993年獲得國際無線電聯盟(URSI)青年科學家獎;2001年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2008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9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計算電磁學與應用、目标電磁探測與成像識别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