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拼搏 無私奉獻——記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孫忠良教授

發布者:孫威發布時間:2019-06-29浏覽次數:1462


張宏保 文,叢捷 攝 (beat365正版唯一報,1991929日,第578期)

       916日,無線電系孫忠良教授帶着《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榮譽證書》和“人民教師獎章”回來了。這榮譽證書和獎章,是教師節那天由國家教委和人事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表彰大會上發給他的。這證書和獎章,飽含着孫忠良教授為國拼搏、無私奉獻的辛勤汗水和累累碩果。

      今年55歲的孫忠良教授,自1960年畢業留校後,一直在無線電系擔任教學和科研工作。早在60年代初,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他就和倪漢臣同志等一道,對無線電接收實驗室從僅能進行定性實驗發展提高為可進行定量實驗研究。該實驗室被評為“全國樣闆實驗室”。

      1976年,我國某衛星地面站的主要部件“泵源”——毫米波振蕩器壞了。國内沒有配件,國外又對我禁運,必須送到美國去修。這件事大大傷害了孫忠良的自尊心。他決心要搞出我國自己的毫米波振蕩器來。經一年多深入的理論探讨和艱苦的實驗研究,他終于用國産1.25cm的體效應晶體管制成了8mm振蕩器,并進而完成了毫米波振蕩器系列,為射電天文學和熱核聚變測試等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手段。

      銀燕淩空,萬裡開闊,在一架從首都南飛的客機座艙裡,孫忠良教授正與國家某委的同志就“8mm集成前端”項目繼續洽談着。由于項目重大,他一時難下決心。正巧韋钰校長也同乘一機。孫忠良便将項目意義及困難向韋钰校長作了彙報。韋校長當即表示學校将給予大力支持。于是,飛機降臨南京機場前,孫忠良便下定了決心:要全力拿下這個項目!

      這是又一次從“零”開始的沖刺!學校為他們在中心樓六樓辟出了一間閑置未用的教室做實驗室。但這兒竟沒有電源,沒有用水,沒有桌椅,甚至連朝北的幾扇窗戶玻璃也殘缺不全。這些沒有難倒孫忠良和他的同事們。他們自己動手完善實驗條件,買回别人更新下來的舊桌椅放到實驗室。從1988年方案論證到1990年通過項目鑒定的三年多時間裡,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和寒暑,他們又一次用汗水和智慧赢來了成功的喜悅。近十年來,孫忠良先後獲得了六次省部級嘉獎。1985年,他的“毫米波振蕩器系列”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他主持的國家“七五”重大預研攻關項目和科學基金項目等五項成果通過了鑒定,并達到當前國際先造水平。這一系列的成功與榮譽,是他,一位優秀中華兒女對偉大祖國的無私奉獻!

     32度春風秋雨,拂去了孫忠良的青春年華。如今在他身邊,又有了一批勃發英姿的年輕人,形成了一支“非常難能可貴的”梯隊。這是與孫忠良教授在培養年輕人時嚴格要求、以身作則分不開的。孫忠良說:“是黨和人民培養了我。在當前國際風雲變幻的形勢下,我要把知識和才能奉獻給社會主義四化建設事業,使祖國盡快強大起來。這是我力量的源泉。”他用行動實現着自己的誓言,也教育和感染着周圍的青年人。他放手讓青年人挑重擔,要求嚴格,指導具體。在課題研究的關鍵和困難時刻,他總在現場與青年人一道奮戰。在他的指導下,一些青年人已取得多項具有國際水平的科研成果,有數十篇論文在國内外學術刊物上發表。

      孫忠良教授長期從事微波研究,受微波輻射量過大,視力衰退較快,心髒和肝功能較弱,胃也不好。但為了完成科技攻關任務,盡快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他夜以繼日拼命地幹,節假日很少休息,甚至除夕之夜仍在實驗室裡繼續工作。他的經濟條件并不寬裕,國外一些公司和大學紛紛來信邀他去工作,并允以高薪報酬,都被他婉言謝絕了。他曾有多次出國機會,但為不影響科研進度,他至今一直堅持在國内攻關奪隘。難怪當“出國熱”和“商品經濟浪潮”襲來時,孫忠良所在的電子應用系統研究室的青年人不為所動,仍堅持在困難的條件下辛勤工作。他們說得好:“從孫老師身上,我們懂得了一個隻要有真才實學,并願為祖國作出貢獻,就一定能幹出一番事業來!

      孫忠良教授滿懷信心地從北京回來了。他懂得,榮譽隻能作為新征途的起點,他腦海裡在盤算着“八五”攻關任務如何完成,如何把已有的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産力,祝願孫忠良和他的同事們,在新的征途上奪取更大勝利以更加豐碩的成果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