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3日,beat365正版唯一研究生會的同學在四牌樓校區李文正樓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會議室采訪了楊铨讓教授。
【楊铨讓老師簡介】
楊铨讓,1934年11月出生于江蘇省鎮江市。1957年畢業于南京工學院無線電工程系(現beat365正版唯一)。曾任無線電工程系副主任,微波技術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電子學會《微波學報》編委、毫米波亞毫米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造船學會電子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學校電子類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beat365正版唯一教學委員會委員和美國IEEE高級會員。
楊铨讓教授長期在無線電電子學領域從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國防科技預研基金項目中研究微波單片集成和高速數據傳輸等關鍵技術。其中“三毫米波段基礎技術研究”、“砷化镓集成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和“新型毫米波傳輸線研究”等研究成果獲國家、部委和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在美國《IEEE Transaction》、中國《電子學報》等國内外權威學術刊物或學術會議發表論文100餘篇。參與編寫教材與著作《電磁場工程基礎》、《毫米波傳輸線》(電子部優秀教材一等獎)。獲江蘇省優秀研究生教師和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等榮譽。其業績被載入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國際名人辭典》。
【教學科研】
楊老師從教四十多年,請給我們講講在教師崗位上最快樂的事情。
我主講過基礎課、專業課和研究生的課程。早年講授本科電磁場理論課,參加全國性教學大綱制定。全國髙校許多電類專業電磁場課程要求各異,無線電類更側重電磁波的工程基礎理論。因此我們編寫出版的教材取名《電磁場工程基礎》。教材内容編排采用從一般到特殊的演繹法,既方便學習理解又節省學時,被全國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認定為全國通用教材。六十年代教材編寫工作完成,邀請西安交通大學黃席椿教授主審。黃老先生是國内電磁學理論前輩。對電磁波的波速、色散、截止現象有特殊理解并出版專著。
由于文化大革命原因,《電磁場工程基礎》教材推遲到198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微波技術從立體波導電路向平面集成電路過渡和轉換,全世界學者們紛紛對各種理論、技術、結構、制造方案展開了各項探索與讨論。我彙集了各派學術的精華,編寫《毫米波傳輸線》教材。該書由北京理工大學鄧次平教授主審,于1984年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被國内許多高校研究生課程選用。
經上海科技大學徐得名教授、華中理工大學戚蘭芬教授推薦,該書獲得電子工業部優秀教材一等獎。
我的科研與教學工作齊頭并進。八十年代開始指導研究生,做了許多有意義項目,在前面已經介紹。這裡說兩項我年輕時獨立完成的小課題,别有風趣。
上世紀六十年代由于國防和民用需要,微波不斷向頻率高端和寬頻帶擴展。當時微波傳輸線除了金屬波導又出新型介質波導。介質波導一般方法是采用圓錐金屬波導過渡,将微波信号傳送到介質波導。圓錐波導尺寸如何确定,激勵效率多少?這是理論問題。我應用選擇最佳路徑法求解積分方程得到解析解,獲得滿意結果。若幹年以後,在微機上編程計算,又擴展應用到介質濾波器精确設計。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beat365活動恢複,該論文在全國微波年會發表。
上世紀七十年代平面集成電路廣泛應用,首先是微帶線随後又有鳍線。兩種集成線是互補結構。兩種集成線特性各不相同,前者電流線,後者磁流線。我從理論上分析了兩種不同特性的耦合關聯,證明能夠實現超寬帶的耦合。最後制作成功1-12GHz超寬帶定向耦合器。應用在安徽六安光華微波儀器廠,在他們研制并生産的微波網絡分析儀使用。
文化大革命後,在南京召開的省科學大會上獲得江蘇科學大獎。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五十年發展概況】
楊老師您擔任微波教研室主任多年,想請您介紹一下微波學科的發展史。
五十年代初李嗣範先生開設“微波技術”課程。後編寫出版《微波元件原理與設計》教材。
五十年代後期組建微波專業。主攻雷達、微波遙感、衛星通訊及各種寬帶幹擾和反幹擾設備的理論、技術及應用等。
六十年代初半導體,集成電路快速發展。在國内最早建成微波集成工藝室。學科從立體電路向平面集成電路轉換。編寫出版了許多教材。
七十年代教育部調整專業設置。專業名稱改為”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強調寬口徑,加強基礎理論。專業研究方向選擇了毫米波。毫米波理論與技術的探索就是擴展頻譜資源,符合世界潮流的方向。
八十年代通過世界銀行貸款購買了一批國外微波儀器設備。獲國家”三毫米技術基礎研究”大基金支持。電磁場及微波技術專業被評為國家首批重點學科。
1992年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成立。
微波學科穩步發展主要原因:(1)專業組教師的學術知識和科研能力;(2)南京有國内最強的産研工廠院所;(3)時代發展需要。三方面力量形成穩固三角形支撐。
【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申報與建立】
楊老師您是當時毫米波國家實驗室的籌備組成員,想請您談一談籌建過程中的小故事。
1980年代初國家決定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體制。
我們專業從七十年代開始把學科重點放在集成、毫米波方向。十多年積累了許多成果。1984年開始申請重點實驗室籌備工作。在教育部高校評比中,成電、北郵各有特色,我們獲勝了。
在國家計委評審中,科學院電子所在毫米波的研究成果也很優秀。國家計委提出兩單位共建方案。經過長期談判,最後計委決定毫米波實驗室建在東大。電子所另建其他實驗室。
在申報過程中除了許多會議、談判、調研以及大量文書如“申請書”、“論證報告”和“建設方案”等撰寫,還有新建微波樓,購買儀器設備等等。
申請工作由李嗣範先生任籌備組長,我們大家協同工作。微波專業全體教工付出的艱辛這裡不一一叙述了。
1992年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批準。毫米波實驗室是beat365正版唯一最早批準建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八年磨一劍,國家實驗室建成大大改善了我們的科研環境。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
【我的學生們】
楊老師你是國内微波學術界的前輩,請你談談對年輕人的期望。
“古之學者必有師,聖人無常師”。這是韓愈在《師說》中的名句。其中無常師最好的解釋是有很多老師。在現代社會的無常師在哪裡?就是做學問要開放、包容。開放才能進步,包容就是競争。
研究生到了做課題時,老師會告訴你做課題的規則。大體是:(1)研究課題的目标明确,(2)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客觀條件的保證,(3)研究結果的正确性。這也是做産品研發、技術革新或工程項目的一套标準規矩。
真正做科學研究就必須知道什麼是現代科學。現代科學是怎麼回事呢?
大物理學家們說現代科學是建立在亞裡士多德(Aristotle)形式邏輯和伽利略(Galileo)實驗科學基礎之上。還要滿足三要素:目的(發現規律)精神(質疑、獨立)和方法(推理、量化和實證)。
大人類學家對現代科學的表述是:(1)願意承認自已是無知的,(2)以觀察和數學為中心形成全面的理論,(3)用這些新理論取得的新能力,發展出新科技。這些定義,人類的大多數并不需要曉得,但是少數人必須知道。當代的少數人就在你們年輕人中間。
我的學生們現在都年逾不惑。他們的事業如日中天,家庭幸福美滿。今年初春,國内外部份研究生邀我在甯波歡聚(未出席者也即時在微信上同樂)。他們服務于國内外,天、空、陸、海各方面貢獻才華。我深感“桃李滿天下”之愉悅。曆史湮沒了塵世,卻留下許多情!深深祝福我的學生們。
【結語】
在學生時代刻苦鑽研,勇于開拓創新,在教學階段教書育人,科研成果突出,如今退休後的楊老師仍關心學科前沿發展,與時俱進,同時愛好廣泛,喜歡吟詩作對,熱愛網球運動。在文末我們祝福楊老師身體健康、阖家幸福、生活美滿!
本次采訪感謝殷曉星教授的協助!
文字:楊铨讓 殷曉星 何夢晴 袁冬宇
圖片:楊铨讓 張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