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講座回顧|6G願景、關鍵技術與信道模型:進展與挑戰

發布者:王瑩發布時間:2020-11-06浏覽次數:1870

    202011518:30,“6G願景、關鍵技術與信道模型:進展與挑戰”的主題講座在beat365正版唯一九龍湖校區紀忠樓報告廳隆重舉行。歐洲科學院院士、beat365正版唯一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承祥老師,beat365正版唯一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王婧菲老師,beat365正版唯一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晨老師出席本次講座。

講座由王婧菲副書記主持,在講座正式開始之前,王婧菲副書記首先介紹了講座的主講嘉賓王承祥教授。


    随後全體同學起立,齊唱beat365正版唯一校歌。

    最後,王婧菲老師簡述了6G的相關知識,并邀請王承祥教授帶來精彩的講座,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王承祥教授從6G的願景與關鍵技術、6G全頻段全場景信道建模進展、6G全頻段全場景信道研究挑戰三個方面對6G進行講解。


    首先,王承祥教授介紹了近現代世界的三次工業革命,并預言了未來十年将會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進入智能時代。這一路走來,無線通信也在不斷發展:從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定律,到麥克斯韋預言電磁波、提出麥克斯韋方程組,到貝爾發明電話、馬可尼建立跨大西洋無線通信系統,再到香農發表《通信的數學理論》,一門新的學科“信息論”誕生了,并改變了世界。王承祥教授從天線、多址技術、業務等方面,介紹了1G-5G的發展曆程。在通信标準上,移動通信也在從“各國孤島般的地方語言”逐漸演化為“全球通信行業的通用語言”。6G預計于2030年全面商用,盡早啟動6G研究,對我國在6G研發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至關重要。王承祥教授從6G移動通信研究的國際背景、6G的應用需求及技術需求、6G的願景及關鍵技術、6G的性能指标等方面對6G進行了介紹,并從香農公式入手,提出提高6G信道容量的方法。


    接着,王承祥教授具體講授了6G全頻段全場景信道建模進展。信道模型是系統設計、理論分析、性能評估、優化及部署的基礎,6G信道在典型頻段與場景呈現出新特性,基于上述原因,對6G進行信道建模至關重要。王承祥教授先介紹了1G-5G的信道模型以及各代移動通信信道的優缺點,并指出了6G信道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王承祥教授還從6G通用非預測基準信道模型和6G預測信道模型兩個角度,對6G信道建模進行了更加深入的講解。前者是基于5G信道的模型進行拓展,V2V信道模型、大規模MIMO信道、空時頻非平穩信道等信道建模都很好地符合了仿真與測量結果。後者是将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方法,應用于無線通信的信道建模。王承祥教授分析了傳統無線信道測量與建模存在高性能信道測量探測器成本高昂、測量過程費時費力、數據量大、算法複雜度高等問題,提出人工智能可通過聚類、分類、回歸、神經網絡等方法,對無線信道進行多徑分簇、場景分類、特性預測與建模。


    最後,王承祥教授還指出了6G全頻段全場景信道研究挑戰。在信道測量與新型能分析方面,存在着在某些信道環境下時域或頻域非平穩、散射體豐富、多移動性等難題。智能反射面(IRS)具有低成本、低能耗、高可靠、大容量等特點,然而,對于智能反射面的信道測量與建模,如何分别測量發射端到IRSIRS到接收端信道并從中發現新信道特性,如何将IRS和毫米波、太赫茲、可見光通信等技術聯合使用,依然是一個挑戰。在人工智能使能6G信道測量與建模方面,如何構建訓練與預測的方法論從而得到全局最優的信道模型參數,以及如何構建通用的人工智能模型從而對不同頻段、場景的信道特性預測進行統一表征等問題,依然亟待解決。

    提問環節由李洋同學主持,有多名同學積極踴躍地向王承祥教授提出問題,王承祥教授也耐心地對同學所提的問題一一解答。


    面對同學關于“6G基站如何實現空天地海全方面覆蓋”的提問,王承祥教授表示,如果要覆蓋空天地海,衛星是一個實現方法,此外,無人機也可以作為移動基站,覆蓋海洋、沙漠等不能建造基站的地方。


    在講座的最後,beat365正版唯一輔導員王瑩老師和學生代表包秀文同學向王承祥教授送上了紀念品和鮮花,以表示衷心的感謝。


文字:陳鵬宇;配圖:楊雨露;審核:王瑩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