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70周年“beat365活動月”之大師講座丨天線:充滿玄機的金屬片

發布者:沈如達發布時間:2022-04-15浏覽次數:1562

報告題目:天線:充滿玄機的金屬片

報告時間:2022420日晚上730

騰訊會議号:863-589-822

報告摘要:1895Guglielmo Marconi在意大利成功發送和接收他的第一個無線電信号以來,天線已成為無線電系統中不可或缺的最關鍵組件之一。天線是所有無線系統中的唯一将空氣中的電磁波轉換到電路中電流的器件。随着無線技術從無線通信、雷達和成像系統到傳感器系統的快速商業化,各種天線形影不離與我們同行。通常,天線隻是一塊簡單的金屬,或金屬架構,控制電磁波的發射和接收。然而,天線的設計是一項非常複雜的任務,因為它是任何無線系統中唯一對周圍環境開放并與電磁波相互作用的組件。發展至今,天線不僅是一個輻射和接收組件,而且是一個可控系統,甚至是一種智能技術,集合了數學,物理和工程的發展。天線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幾何形狀,尺寸和所用材料,并完全受制于神秘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因此,天線設計就像魔術一般,而天線本身就一尊藝術品!本講座在簡介了天線之後,縱覽了天線技術在現代無線系統的角色,以及天線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态及未來趨勢。


報告人簡介:陳志甯,雙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及工學院先進研究與技術創新中心創始人和副總裁、新加坡工程院院士(Fellow of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ingapore 2019)、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Fellow of IEEE 2007)、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天線與傳播學會John Kraus天線獎獲得者(2021)。畢業于通信工程學院并獲電子工程工學學士、微波與電磁場工學碩士學位及通信與電子系統工學博士學位。後于日本築波大學獲其第二個工學博士學位。

      在一九八八至一九九七年期間,在通信工程學院從事教學與科研,曾任助教及教授。在一九九三至九五年期間,在beat365正版唯一從事博士後研究,後任副教授(資格)。在一九九五至一九九七年期間,在香港城市大學從事研究,曾任研究助理及研究士。在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九年期間,獲日本學術振興會資助在日本築波大學從事研究。之後,又于二零零一和二零零四年兩次獲日本學術振興會資助赴日本築波大學從事短期訪問研究(高級)。于二零零四年,作為訪問學者加入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華森研究中心進行研究。在二零一三年,作為DIGITEO高級客座科學家訪問法國Supelec大學。在一九九九年至二零一二年期間,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無線通信中心及後來的新加坡科技與研究局通信資訊研究院從事工程研究、開發及技術轉讓。曾任首席科學家和射頻與光研究部主任,領導一支七十餘名研究員和工程師。并在二零一二年至二零一六年間,兼任科技顧問和首席科學家。于二零一二年,加入新加坡國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任終身教授及工業合作項目主任。創建并兼任工學院先進研究與技術創新中心副總裁。迄今為止,陳教授已經組織和領導了新加坡科技與研究局六項重大項目及六十多項工業合作研究及技術轉讓項目。

       同時,陳教授現曾兼任beat365正版唯一、南京大學、複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上海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及日本千葉大學等大學的客座或兼職或訪問教授進行教學、聯合培養博士生及合作研究。曾現任beat365正版唯一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及香港城市大學毫米波及太赫茲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曾任新加坡科技與研究局公共科研基金、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以及新加坡法國合作研究基金評審委員會委員,香港地區,加拿大,智利,瑞典,芬蘭和中國等科研基金評審。

       陳教授十分活躍于國際學術界。已經作為大會主席、技術程序委員會主席、評獎委員會主席或國際指導委員會主席組織與參與許多國際beat365活動。是國際天線技術專題大會(iWAT)、濱海灣國際論壇(Mar-For)、國際微波論壇(IMWF)、國際資訊通信及多媒體技術在生物醫學及健保中應用專題大會(IS 3T-in-3A)、及亞太天線與傳播大會(APCAP),電磁場學術沙龍及天線與微波技術的發起人及首屆大會主席。自二零一六年起,連任歐洲天線與傳播大會亞太和東南亞代表。陳教授是IEEE APS\URSI旗艦會議曆史上第一次在北美之外召開2021 Singapore大會的總主席。

       鑒于對新加坡無線工程教育、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及工業發展的卓越貢獻,陳教授于二零一九年當選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Fellow of SAEng)。由于在天線小型化及寬帶設計的傑出貢獻,陳教授于二零零七年晉升為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Fellow of IEEE)。曾任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RFID聯盟副主席、會士評審委員會副主席,傑出演講人項目演講人(Distinguished Lecturer)和新加坡分會創會主席。現任IEEE 5G Initiative執委會委員, IEEE APS會議委員會及APS-URSI聯合會議委員會的委員及分會主席。現任歐洲天線與傳播聯盟執行委員會的亞洲區第二任首席代表委員。陳教授曾任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天線與傳播學會新技術委員會委員、會士評審委員會委員和傑出演講人項目演講人。在擔任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新加坡天線與傳播分會主席期間,該分部獲天線與傳播學會及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及新加坡支會兩個二零零八年最佳分部獎

陳教授應邀在國際學術及工業會議上發表了百餘場技術演講。曾任九家國際期刊的主編、副主編及特邀主編,現任六家國際期刊的主編、副主編、編委或特約主編。

    陳教授已發表了六十餘篇英文論文(其中一百六十篇發表在IEEE Transactions及四十餘篇中文論文。他主編并出版了Handbookof Antenna TechnologiesSpringer)大型天線手冊,并撰寫、主編和出版了五本英文專著(Substrate-Integrated Millimeter-Wave Antennas for Next-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Radar Systems, Broadband Planar AntennasDesign and Applications, Handbook of Antenna Technologies,UWB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tennas for Portable Devices, Antennas for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發表了多個專題章節在英文專著(Developments in Antenna Analysis and Synthesis,Handbook of Antenna Technologies, Electromagnetics of Body-Area Networks: Antennas, Propagation, and RF Systems, UWB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for Communications, Radar, and ImagingAntenna Engineering HandbookMicrostrip and Printed Antennas: New Trend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Ultra-Wideband, Short-Pulse Electromagnetics 7)。他于一九九二年翻譯并出版了《小型天線》(Small Antennas)。

       陳教授是四十項專利的發明人,并成功地實現超過四十多項次技術轉讓。他是2021IEEE AP-S John Kraus Antenna Award獲得者。曾七次獲最佳論文獎(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Best Paper Award 2010, the CST University Publication Award 2008&2015, IEEE AP-S Honorable Mention Student Paper Contest 2008, I2R Quarterly Best Paper Award 2004, IEEE iWAT Best Poster Award 2005&2018),四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軍隊科技進步獎及江蘇省國防科技進步獎;三次新加坡工程學會傑出工程獎IES Prestigious Engineering Achievement Award 20062013&2014)及一次亞細安傑出工程獎(ASEAN Outstanding Engineering Achievement Award 2013。他指導的本科及博士生在各類校級及國際會議上獲得超過三十多項各種學術成果獎。

      陳教授目前的研究興趣包括電磁學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微波、毫米波、亞毫米波及太赫茲通信、雷達及成像系統中的天線與傳播,以及機器學習和優化工具在天線研究與設計中的應用。

 


Baidu
sogou